2021-07-07
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
一、工艺简介
反渗透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
分离的过程.反渗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 OSMOSIS”,缩写为“RO”,
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最节能的有效分离技术之一.反渗透简称RO,是用足够大的压力把溶液中的
溶剂(通常指水)通过反渗透膜(半透膜)分离出来,因和自然渗透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反渗透水
处理工艺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以膜两侧静压差为动力,克服
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实现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膜过程。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
发展,膜技术在食品工业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另外,在环境工程、气体分离、生物工程、医药
提纯、市政给水、直饮水等民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工艺原理
反渗透水处理工艺的分离原理:
反渗透是一种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反渗透过程是自然界的逆过程。在使用过程中为产生反渗
透压,过程需用水泵将含盐水溶液、含污废水等施加压力,以克服自然渗透压,从而使水透过反渗透膜,
而将水中溶解盐等杂质阻止在反渗透的另一侧。
               
反渗透水处理工艺是渗透作用的逆过程,实现反渗透有两个条件:一是外加压力必须大于溶液的渗透压;
二是必须有一种高选择性、高透水性的半透膜。用于反渗透的半透膜表面微孔尺寸一般在1nm左右,能去
除绝大部分离子、质量分数90%~95%的溶解固形物、95%以上的溶解有机物、生物和胶体以及80%~
90%的硅酸。
反渗透水处理工艺的工作原理:

1、渗透及渗透压
渗透现象在自然界是常见的,比如将一根黄瓜放入盐水中,黄瓜就会因失水而变小。黄瓜中的水分子进入盐水
溶液的过程就是渗透过程。,如果用一个只有水分子才能透过的薄膜将一个水池隔断成两部分,在隔膜两边分
别注入纯水和盐水到同一高度。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发现纯水液面降低了,而盐水的液面升高了。我们把水分
子透过这个隔膜迁移到盐水中的现象叫做渗透现象。盐水液面升高不是无止境的,到了一定高度就会达到一
个平衡点。这时隔膜两端液面差所代表的压力被称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与盐水的浓度直接相关。这就是
反渗透水处理工艺的工作原理之一。

2、反渗透现象和反渗透净水技术
在以上装置达到平衡后,如果在盐水端液面上施加一定压力,此时,水分子就会由盐水端向纯水端迁移。液剂
分子在压力作用下由稀溶液向浓溶液迁移的过程这一现象被称为反渗透现象。如果将盐水加入以上设施的一端
,并在该端施加超过该盐水渗透压的压力,我们就可以在另一端得到纯水。这就是反渗透水处理工艺的原理。
反渗透设施生产纯水的关键有两个,一是一个有选择性的膜,我们称之为半透膜,二是一定的压力。简单地说,
反渗透半透膜上有众多的孔,这些孔的大小与水分子的大小相当,由于细菌、病毒、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水合
离子均比水分子大得多,因此不能透过反渗透半透膜而与透过反渗透膜的水相分离。在水中众多种杂质中,溶解
性盐类是最难清除的.因此,经常根据除盐率的高低来确定反渗透的净水效果.反渗透除盐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反
渗透半透膜的选择性。目前,较高选择性的反渗透膜元件除盐率可以高达99.7%。
一、设计参数
反渗透段和级:
级数指原水的渗透次数,即*(产水)*通过反渗透膜元件的次数。
段指原水流经压力容器的次数,即*(浓水)*流经不同压力容器的次数。
级处理的对象是产水,目的是提高产水水质。
段处理的对象是浓水,目的是提高系统回收率。

设计处理水量 Q Q =***m³/h
设计单支膜产水量 BW30-400膜:
一般一级反渗透中反渗透单支设计产水量q=0.85m³/h;二级反渗透中反渗透单支设计产水量q=1.0m³/h;
BW4040膜:
反渗透单支设计产水量q=0.25m³/h;
 
反渗透膜选型 ****m³
反渗透膜总支数 ****m(有效水深 ****m)
反渗透膜总支数 ***支装,***根膜
反渗透膜壳支数,根数  
反渗透单支反洗水量 34L/H.支
反渗透反洗泵选型 反洗总水量Q1